必威app手机下载官方网站安卓
当前位置: 首页 必威app手机下载官方网站安卓 前处理技术

漂白的分类和效果评定

发布时间:10-18 13:08   来源:来源  点击:   发表评论

 

 

经过煮练,织物上大部分天然及人为杂质已经除去,毛细管效应显著提高,已能满足一些品种的加工要求。但对漂白织物及色泽鲜艳的浅色花布、色布类,还需要提高白度,因此需进一步除去织物上的色素,使织物更加洁白。织物虽经过煮练,尤其是常压汽蒸煮练,仍有部分杂质如棉籽壳未能全除去,通过漂白剂的作用,这些杂质可以进一步去除。

 

棉印染厂广泛使用次氯酸钠、过氧化氢等氧化性漂白剂。通常将次氯酸钠漂白简称为氯漂,过氧化氢漂白简称为氧漂,亚氯酸钠漂白简称为亚漂。

 

1. 次氯酸盐漂白

 

常用次氯酸盐有漂白粉和次氯酸钠两种。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,总的效果不如次氯酸钠。

 

次氯酸钠漂白工艺和设备较简单,多用于棉织物及维棉混纺织物漂白,有时也用于涤棉混纺织物漂白。但不能用于蚕丝、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的漂白,因次氯酸钠对蛋白质纤维有破坏作用,并使纤维泛黄和损伤。在漂白过程中,除了天然色素遭到破坏外,棉纤维本身也可能受损伤,因此,必须控制好漂白的工艺条件,做到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都合格。

 

次氯酸钠漂白工艺流程如下:轧次氯酸钠漂液→堆置→水洗→脱氯→水洗。漂白液含有效氯35g/L,用烧碱调节pH值至10左右 ,于室温时浸轧漂液,室温堆置3060min,然后水洗,脱氯,水洗出布。

 

次氯酸钠漂白工艺条件分析:

 

(A) pH :当漂液的pH值为7时,漂白效果最差,纤维损伤严重;pH值为24911时,白度较好,纤维损伤也较小。但在酸性液中,次氯酸钠分解放出氯气,严重污染车间空气,影响工人健康,还腐蚀设备。在生产中实际pH值在9.510.5之间。

 

(B) 温度和时间:温度高,漂白速度加快,但温度超过一定限度,同时也加速纤维素的氧化脆损,故一般控制在2035(室温)。当夏季气温超过35℃时,应采取降温措施或调整其他工艺参数,如浓度、时间等,以保护纤维。漂白时间一般30-60min

 

(C) 浓度:根据织物结构及煮练状况而定。在配制漂白液时,应对次氯酸钠分析,测定其有效氯含量,使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准确,以便控制生产工艺。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达一定值后,织物白度不再增加。漂液有效氯含量过高,反而影响织物强力。漂白液中有效氯含量一般1-5g/L。印染工厂一般采取降低漂液有效氯浓度、延长漂白时间的方法,避免纤维强力过多损失。

 

(D) 脱氯问题:织物氯漂后,仍有少量氯气残留在织物上。吸附有残余氯的织物在贮存时将造成织物强力下降、泛黄,还将影响对于氯气敏感的染料染色。必要时应使用化学药剂与氯反应彻底去氯。脱氯剂以过氧化氢为最好,过氧化氢除与氯气反应外,本身也是漂白剂,可以增加漂白效果。但一般多使用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、大苏打等处理。

 

2. 过氧化氢(双氧水)漂白

 

用双氧水漂白的织物白度较好,色光纯正,贮存时不易泛黄,广泛应用于棉型织物的漂白。氧漂比氯漂有更大的适应性,但双氧水比次氯酸钠价格高,且氧漂需要不锈钢设备,能源消耗较大,成本高于氯漂。

 

过氧化氢漂白:目前印染厂使用较多的是平幅汽蒸漂白法,此法连续化程度、自动化程度、生产效率都较高,工艺流程简单,且不产生环境污染。

 

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流程如下:轧过氧化氢漂液→汽蒸→水洗。漂白液含过氧化氢(100%26g/L,用烧碱调节pH值至1011,加入稳定剂及湿润剂适量,于室温时浸轧漂液,95100℃汽蒸4560min,然后水洗出布。

 

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条件分析:

 

(A) 浓度 :使用浓度为达到满意的白度和去杂效果,同时保证纤维受损最小。根据前处理情况,使用浓度在26g/L。稀薄织物还可以适当降低漂液中过氧化氢浓度。

 

(B) 温度和时间: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,因此可用升高温度的办法来缩短漂白时间,一般在90100℃时,过氧化氢分解率可达90%,白度也最好。一般漂白时间45-60min